干了票大的,英国传出重要风声,拿下挪威天价军舰订单,微妙时刻,英高官火速对中方改口

Connor okex交易平台 2025-09-02 6 0

据环球时报消息,挪威在8月31日官宣,买英国至少5艘26型护卫舰,总价约100亿英镑,被伦敦方面吹成“史上最大军舰出口”。挪威那边也不客气,称之为迄今最大规模的国防能力投资。这不是普通军购,更像一场区域安全和产业链的联动试验:一边是北大西洋深水里的俄制核潜艇,一边是英国脱欧后的“全球英国”叙事,正撞在一起。

日前英国放出的画风也足够直白:英挪将拼出一支13艘的反潜联合队形,8艘英军舰加至少5艘挪威舰,时间线从2030年起开始交付。更关键的,是“通用性”和“联勤”这两个词——两国的技术标准要对齐,维护周期里还能搞同型舰替补共享。这可不是单纯卖船,是把可用率和联合作战直接打包进合同。

那挪威为什么挑了英国,不挑德国、法国、美国?这回看点不少。T26的反潜指向非常明确,定位就是专业猎潜。相较之下,德国F-127还在细节设计阶段,美国“星座”级产能吃紧,时间这道题过不了。法国FDI确实有“性价比”口碑,但在反潜和体系兼容上,挪威内部担心不小,尤其在俄乌冲突的背景下,挪威要的不是“多面手”,而是有把握按时到、下水就能干活的行家里手。再往深里看,挪威既想上英制舰体这条船,又不愿和美系割席,SPY-7、宙斯盾、MK-41这些美国货大概率会继续入场,英美两边的脸面都照顾到。

干了票大的,英国传出重要风声,拿下挪威天价军舰订单,微妙时刻,英高官火速对中方改口

而英国这边了赚到的不止钱。BAE系统股价的反应说明市场看懂了,这单子对英国造船生态是“及时雨”:锁定产线负荷,留住熟练工,给后续对澳、加的出口继续打样。外面一句“全球英国”说了几年,真正能落到钢板和轴承上的项目不多,这回总算有个拿得出手的抓手。但是话说回来,英国造船的老毛病还在——成本控制、供应链短板、首舰延期的阴影没散,这活儿不是靠一纸合同就能治好。

有人拿价格开刀,说这舰“贵得离谱”,甚至抬出055、054B来对比。我要提醒一句,拿排水量和单价硬碰没有意义。T26卖点在反潜静音、航行舒适性和系统整合,这些看不见的指标,偏偏最烧钱。至于“值不值”,得放进挪威的威胁模型里评估——北大西洋深水场景里,听得到、跟得上、顶得住,才是关键。价格高是事实,挪威买的是专业化能力和联合保障,而不是纸面吨位。

而这单子对北欧的影响,已经超出军购本身。英挪把反潜当作共同战略资产来经营,等于是为北约北翼搭了根骨架。瑞典、芬兰、丹麦会不会加快自己的舰队现代化,市场层面会有连锁反应,战略层面更有看头——北大西洋的海上交通线,会被更精细地纳入联合反潜网。站在俄罗斯视角,这当然不是什么好消息,挪威海军的有效作战时长和补位能力一旦上来,波罗的海—北大西洋的潜航空间会更挤。

展开全文

干了票大的,英国传出重要风声,拿下挪威天价军舰订单,微妙时刻,英高官火速对中方改口

除此之外,英国国防大臣希利在8月29日接受《日经亚洲》专访时否认了《每日电讯报》7月对他涉台表态的报道,直言那篇报道“完全错误”,和他原本立场“完全相反”。当他被问到印太安全与台海时,给出的回答是不对假设情形做推测,并且希望台海问题和平解决。这番话发生在他刚与日本防务大臣会谈之后,英日联合声明里又写进了对东海、南海的“严重关切”,反对以武力或胁迫改变现状。中方的回应也到位:中国驻英使馆批评英日声明涉华内容歪曲事实,敦促停止干涉中国内政和在亚太挑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再强调,亚太是合作发展的高地,不是地缘博弈的棋局。

把这些放在一块儿看,伦敦一边以挪威大单巩固北大西洋存在,一边在印太话术上收口,对华措辞转向谨慎,这不是偶然,是在为多线布局腾挪空间。

英日这条线也在加火力。8月22日,两国在冲绳以南举行联合海军演习,日本“伊势”号与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打击群登场,演练里还有F-35B从“伊丽莎白女王”号滑跃甲板起飞的科目。按照《中国国防报》的说法,这是英日《互惠准入协定》生效后的首次大规模协同行动,从象征性参与迈向实质性绑定。日本想借英方力量补课远海作战,英国则想把印太存在从“口号”升级到“场景”。这边厢放大联合,另一边在涉台表述上降调,前台强硬、后台克制,是典型的英式平衡术。

干了票大的,英国传出重要风声,拿下挪威天价军舰订单,微妙时刻,英高官火速对中方改口

回到这桩军购的本质,我更看重它释放出的三个信号。第一,威胁导向压倒参数崇拜,北欧把钱砸在反潜这种“看不见的战力”上,是认清了水下才是大国海军的分水岭。第二,同盟从卖货走向共保,标准统一、维保共担、可用率共享,这会成为北约内部的新范式。第三,英国的全球布局重心仍在大西洋,但印太不会缺席,口径会更审慎,动作会更务实,避免在多线博弈里被反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