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银行理财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近期,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纷纷下调旗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据媒体报道,此次参与业绩比较基准下调的产品中,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在3.0%-4.0%之间的都调整到了3.0%以下;部分调整后业绩比较基准下限仍在3.0%以上的产品,调整前业绩比较基准都在4.0%以上,甚至超过5.0%。

事实上,自2023年年初以来,各类银行理财子公司的固收类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就一直呈下降趋势。截至3月底,国有行理财子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均值为2.80%,股份行理财子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均值为2.85%,城商行理财子的业绩比较基准下限均值为3.15%。

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表示,银行理财产品业绩基准下调主要是由于理财报价下降幅度追不上底层资产收益下行速度,导致理财报价和底层资产的价差收窄,甚至出现倒挂。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理财通过适度下调产品预期收益率下限,主动降低负债成本,是化解资负矛盾的有效方式之一。

尽管银行理财产品下调业绩基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属必然之举,但这一举措可能会对投资者的收益预期产生负面影响。普益标准分析师指出,产品下调业绩基准会给投资者造成未来产品收益下降的预期,可能会导致银行理财损失部分客户。

部分银行在下调产品业绩基准的同时还推出了相关费率优惠。但在多数投资者看来,相对于费率优惠,他们更看重产品的业绩表现。一位国有行理财经理坦言,对于近一段时间的业绩比较基准持续下调,很多投资者已经习以为常。在当前利率下行等因素叠加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对理财收益下降有一定的心理预期。

来源:金融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