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20年后“富人住农村,穷人住城市”,你如何看?
引言:
时代的变化总是能引起习惯的变化。当农村人吃上了大鱼大肉之后,城里人反而去寻求乡村野菜来进行美食的制作。还真印证了:贫困的时候渴望顿顿鸡鸭鱼肉,富裕了反而对蔬菜非常渴求这一项说法。
大规模的城镇化是我国现阶段的真实情况,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有一亿多的农业户口人民完成了市民化,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在2013年到2019年间由35.93%上升到了44.38%。虽然城镇化率在不断的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而处在城市里高压下快节奏生活着的人却渴望乡间田野的生活,只想要挣脱掉城市的枷锁,回归到农村的慢生活里去。正是钱钟书先生作品中的一句话,围墙里面的人总想出去,但是外面的人却争抢着想进来。
时代的发展导致现在的农村所剩下的都是留守的老人。农业的耕种回报率非常低下,许多人逼不得已只能进城里打工,以谋求更丰厚的收入来改善自己家庭的生活质量,让自己家庭不再贫困。很多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会与其他城市里的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有着不可弥补的差距,东拼西凑的勉强凑足了自己房子的首付,背上了大量的贷款压力,只为能够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城里人。
展开全文
但是现在却又兴了一种风气,有钱之后反而向往起了自己急于逃脱的乡野,这是真实的情况吗?现在社会上消息驳杂,什么样的信息都有,对于社会以后的发展,有专家更是给出了一个让人觉得惊讶的论断:那二十年后的富人都将积聚于农村,穷人则会不断的往城市里迁移。对此大家怎么看呢?小编认为这个观点其实是不可能成为现实的,虽然现实中会有一部分的有钱人会向往农村的生活,但是这也只是一小部分,成不了主体趋势。
城市周围的环境,空气质量等方面虽然与农村差别不小,但是城市里各种设施的完善,各种娱乐场所的遍布却是农村所比不了的。而且我们都知道物质满足了之后,人就会开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因此富人会更加注重于精神方面的享受,各种娱乐场所与完善设施对于他们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农村却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那么这个富人都往农村跑的情况又怎么会成为现实呢?
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之下,城市里的人是不允许到农村去购买房屋的,即便是非常有钱的富豪在农村里从事农业生产一类的行业也不可能在农村地区买到合法合规的房屋。而且无论这个世界怎么变化,社会再怎么发展,作为经济中心与文化中心的城市都不可能会被农村所取代,城市才是财富与权利积聚的地方,农村风景再怎么美也不能满足富人们对于财富的聚集与权利的把控,城市的诱惑力远远比农村要来的大。
作为一个商人,自己产业的各个方面是不可能绕过政府部门去进行的,而我们都知道国家重要的各个政府部门都是设置在城市中,虽然现在已经迈入了信息化社会,毕竟有些东西有些事情需要本人的到场与确认。虽说现在农村的交通方面都很便利,但是富人还是不可能把家搬到乡下,然后城市农村两头跑,不说麻烦,光是所消耗的时间就去了一大半。所以穷人进城的可能性会发生,但是富人退居乡村的可能却不会存在。
对于富人而言,他们所以为的农村其实与我们的认知是有很大的差别的,他们所谓的农村既要有山有水陶冶情操,还需要各种基础设施完善,娱乐场所必备,医疗条件完善,交通极其便利才行,甚至希望该农村距离中心经济圈不超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如此看来,他们更多是住在了城市周边的郊区。其实这个情况也在意料之中,毕竟城市的机会远远比农村要多,许多重要的功能更是乡村所无法比拟与替代的。
结语:
当农村人可以过上自己以往渴望的生活时,许多城里人却渴望了之前他们急于逃脱的生活,吃起了粗粮,吃起了野菜。并且不少人动不动就往乡村跑。但是不管从哪一个方面的分析我们都不难得出,虽然进城是主流,但是富人前往乡村地区定居却是一个小概率事件。虽然一部分富人喜欢依山傍水的生活,但是这绝对不会成为他们前往农村定居的理由,他们更多只会选择靠近经济中心的近郊别墅群,前往乡村生活可能是一时的兴趣却不会成为他们一辈子的选择。其实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住在哪,生活在哪,代表着的意义是不大的,只要物质不缺乏、精神也不空虚,那么在哪生活就看个人选择罢了。
评论